陆游诗的艺术特征



陆游诗的艺术特征

时间:2022-07-24 19:05:26
手机版

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,他继承了屈原、李白、杜甫等前代大诗人的优良传统,也十分重视同时代的诗人们的创作,他从流派不同、风格各异的许多诗人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,并加以创造发展,从而形成了他诗歌的一方面是现实主义、一方面是浪漫主义,并时而表现为两者结合的风格特征。也就是说,陆游的诗既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特点,又常常通过奇特而瑰丽的想象或幻想,表达他对北伐抗金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理想的热烈而坚定的追求,并借以抒发关心时局、忧国爱民的怀抱。

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颇近于杜甫,但多不是象杜甫那样对客观现实生活作具体的铺叙和细致的刻画,而是把许多现实内容高度浓缩在一首诗或几行诗中,借以抒发对现实生活的个人主观感受,高度集中而富于概括性。如只有短短十二句的《关山月》和七律《书愤》等都有此特点。《关山月》写于淳熙四年(1177年),即诗人力主抗金而被主和派加以“燕饮颓放”的罪名免职的第二年。全诗分三层(每四句一层),分别写了统治集团投降卖国、前方将士壮志难酬、北方遗民亟盼解救的内容,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,集中而概括地体现了陆游爱国诗篇的主要方面。陆游诗不象杜甫诗那样常以叙事性或叙事与抒情的结合见长,而是偏重于主观的抒情,并常杂以直陈己见的议论,这也就是所说的宋诗的散文化、议论化的特点。

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也很显著。李白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。诗人生活在民族危亡、国难当头的严重的历史关头,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,而为了表达自己的忧愤与豪情,常不能自禁地借助幻想和梦境的描写,用以寄托爱国理想,歌颂北伐抗金的斗争。他常采用长短不拘、字句灵活、平仄和韵律变化较为自由的古体诗的形式表达这种不可遏止的激情,写得瑰丽雄奇,挥洒自如,豪放阔大,神游八荒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和幻想,也使他的诗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乐观主义精神。如《观运粮图》,用“马声萧萧阵堂堂,直跨井陉登太行”等诗句,写出了诗人想象之中的宋军北伐、节节胜利的情景;《五月十一日夜且半,梦从大驾亲征……》写诗人梦中随军北伐,尽复汉唐故地,一派凯旋气氛,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国理想。诗中写梦境并非陆游的独创,前代诗人作品中已屡见;陆游的独到之处在于用梦境表现抗金斗争,抒发爱国激情,从而使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,这种精神与他那些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的诗篇是完全一致的。

无论是体现哪种风格特征,陆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晓畅平易、圆转流利的特点。他认为“琢琱自是文章病”而追求“无一语不天成”的艺术风格,反对趋奇尚险而主张清新自然。就这方面来说,与白居易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。陆游是一位众体兼善,无一不工的杰出诗人,而在各种体式中,七律尤精,受到清人沈德潜的极力称赞。他的诗也有缺点,直抒胸臆而含蓄不足,数量众多而有雷同、粗率之作,都是显而易见的。

本文转载自品诗文网

本文收集自互联网,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6532516@qq.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