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称古代的官帽为“乌纱帽”



为什么称古代的官帽为“乌纱帽”

时间:2020-01-06 11:22:20
手机版

为什么称古代的官帽为“乌纱帽”

乌纱帽,指的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,后来也用来借喻官位。

乌纱帽最初就是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,东晋成帝时,只要是在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要戴乌纱帽。后来,乌纱帽广泛流行于民间,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。

在隋唐时期乌纱帽成为正式的“官服”。当时,所有人都戴乌纱帽,隋朝为了区分等级,便在乌纱帽上装饰玉饰,以块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:通常九块为一品,八块为二品,七块为三品,六块为四品,五块为五品,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。至宋太祖赵匡胤时期,对乌纱帽又做了新的改进,为了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,便在帽子的两边各加一个翅,这样只要一动脑袋,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,皇上居高临下,便可看得清清楚楚。

明洪武年间,乌纱帽成为文武百官的“专利”。朱元璋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,一律要戴乌纱帽,平民百姓不可佩戴。

到了清代,官员不再佩戴乌纱帽,但人们仍习惯将“乌纱帽”作为官员的标志,“丢掉乌纱帽”就意味着削职为民了。

本文转载自品诗文网

本文收集自互联网,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6532516@qq.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
分享到